首页|期刊导航|作物学报|早籼稻品种更替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

早籼稻品种更替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gronomic Traits in Cultivar Replacement of Early Season Indica Rice

中文摘要

以南方稻区品种更替过程中大面积推广的18个早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按高秆品种、矮秆品种、矮抗品种、优超品种4个演变阶段.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研究其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演变,产量、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均有提高;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变化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每穗粒数的增加是着粒密度改良所致.农艺性状与年代的回归分析表明,生物量与株高在1980年后有增加的趋势,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决定早籼稻产量的农艺性状为生物量、株高、收获指数和每穗粒数.

袁江;王丹英;廖西元;丁艳锋;邵国胜;徐春梅;彭建;王绍华;章秀福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6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6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6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6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6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6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

农业科技

早籼稻品种更替农艺性状演变特征

《作物学报》 2008 (11)

2041-2045,5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6BAD02A13-3-1)

评论

您当前未登录!去登录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