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陆缘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的孢粉及其古环境意义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S OF LATE QUATERNARY IN 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EAST CHINA SEA AND ITS PALEOENVIRONMENT SIGNIFICANCE
通过对东海陆缘地区东海1井、高桥G2孔、人民广场孔等晚第四纪地层的孢粉研究,划分出了6个孢粉组合带,并恢复了本地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的6个阶段:第1阶段为稀疏的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冷干(晚更新世晚期);第2阶段为针叶、阔叶混交林-草原,反映气候温凉略湿(前北方期);第3阶段为含常绿阔叶树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和略干(北方期);第4阶段为以栲属、青冈栎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反映气候暖热潮湿(大西洋期);第5阶段是以栎、松、蒿为主的针叶…查看全部>>
张玉兰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2
天文与地球科学
孢粉组合古环境晚第四纪东海陆缘地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4 (3)
91-96,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6021,40146024)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2003-1)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20030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