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学报|广西新元古代BIF的铁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广西新元古代BIF的铁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Fe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oproterozoic BIF in Guangxi Provi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中文摘要

通过分析广西三江地区新元古代条带状含铁建造的Fe同位素和主量元素组成,对海水的氧化还原状态提供了制约,为富禄期的地球处于间冰期提供了证据.相对于标准物质IRMM-014,新元古代含铁建造不同条带全岩样品的δ57Fe值变化范围1.60‰~2.20‰,平均值为1.85‰,表明BIF样品富集铁的重同位素.条带状含铁建造主要由Fe2O3和SiO2组成,但却具有较高的Al2O3含量.这表明条带状含铁建造样品不是纯净的化学沉积物,而是具有一定的碎屑物质输入.…查看全部>>

闫斌;朱祥坤;唐索寒;朱茂炎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Fe同位素条带状含铁建造富禄组新元古代三江地区

《地质学报》 2010 (7)

古生物学(含古人类学)

1080-1086,7

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 2007CB411408)、地质大调查项目(编号 1212010911046) 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0725005)资助的成果.

评论

您当前未登录!去登录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