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植物准噶尔无叶豆结实、结籽格局及其生态适应意义OA北大核心CHSSCDCSCDCSTPCD
Patterns of fruit and seed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desert species Eremosparton songoricum (FABACEAE)
连续2a采用野外记录的方式对荒漠植物准噶尔无叶豆的结实、结籽格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内花序生成格局表现为不同大小的花序在总花序中的比重与其结实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含有中等花数目的花序所占的比重及其结实率均最高,此种分布格局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繁殖成功;果序内果实生成格局表现为单花着生位置(从近柄端算起)与其结实量占总结实量的比例成线性负相关,花序基部的结实比例最高,顶部结实比例近为0;荚果内种子生成格局表现为:中间位置的胚珠败育率最低.…查看全部>>
施翔;王建成;张道远;刘会良
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林学系,石河子832011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准噶尔无叶豆结实格局结籽格局繁殖成功
《生态学报》 2011 (17)
结合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探索植物群落构建机制
4935-494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0543 3107047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825104)中国科学院“十二五”预研重要方向性项目群项目(kSCX2-YW-Z-102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