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体系优化及抗逆基因AtNHX5的转化研究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Soybean Cotyledonary Nod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istance Gene AtNHX5
以河北省优良大豆品种冀豆15、五星2号和NF-58的子叶节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探讨了影响农杆菌侵染后子叶节不定芽诱导的因素.结果表明:以萌发6 d、4℃处理24h的子叶节为外植体,农杆菌侵染后经超声波处理30 s、共培养基中添加20mg·L-1硝酸银,能够提高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率,转化植株经草铵膦筛选以及PCR检测,T0代转化率达0.97%.利用该体系对大豆品种五星2号进行AtNHX5基因的遗传转化,获得3株T0代RT-PCR…查看全部>>
杨权;王月月;刘炎光;蒋春志;张孟臣;张洪霞;张洁;王冬梅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00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200032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农业科技
大豆子叶节AtNHX5基因遗传转化除草剂
SoybeanCotyledonary nodeAtNHX5Genetic transformationGlufosinate
《大豆科学》 2015 (2)
205-211,7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11ZX08004-002-002,2014ZX0800402B-0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