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期汉籍东传与朝鲜中华认同观之嬗变OA北大核心CHSSCDCSSCI
在中国古代朝贡体系下,作为宗主国的中国中央王朝与周边藩属国之间,以汉籍为中介的交流互动,不仅具有文化传播的意涵,也是一种政治合法性认同的标志。明清易代,清朝以“异族”的文化身份入主中原,而以中华文化正统自居的朝鲜,尽管在形式上被迫成为清朝的藩属国,然而朝鲜君臣在内心深处并不认同清廷统治的合法性。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直至康熙末年,朝鲜的中华认同才给清廷以合法性的位置。这一历史面向贯穿于清代顺、康、雍、乾时期,而且在汉籍传播这一微观层面有着曲折的体现。
孔定芳;赵蒙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清朝朝鲜书籍传播中华认同
《学术界》 2017 (1)
199-206,8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满汉文化整合与明代遗民的变迁研究”(12BZS035)的成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