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机理及其时空格局

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机理及其时空格局OACSTPCD

Research 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Society-Economy-Resources and Its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中文摘要

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地区的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根据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分析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时空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耦合度和协调度空间格局均为下游地区高于中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力不断增强,发展一致性和协同程度不断提高.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有效保护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协同共进.

王维;于洁

南京邮电大学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社会科学

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长江经济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005)

73-83 / 1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