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Research progress on nano silicon-carbon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二次电池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硅基材料理论比容量远超石墨,是目前公认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1999年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纳米化对于硅负极性能提升的重要作用以来,持续对纳米硅基材料的基础科学问题以及产业化应用进行了大量探索,主要包括纳米硅基负极材料的脱嵌锂机理、结构及形貌的动态演变过程、应力积累与裂纹的产生和SEI的三维可视化研究等内容.本文将对这些工作的一些基础研究进行总结,并对今后负极材料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周军华;罗飞;褚赓;刘柏男;陆浩;郑杰允;李泓;黄学杰;陈立泉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溧阳 213300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溧阳 213300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溧阳 213300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90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溧阳 213300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90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江苏溧阳 213300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溧阳 213300
信息技术与安全科学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硅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2)
569-582,1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B010010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