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中游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影响因素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different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wetland
湿地是全球碳循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功能,对调节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黑河中游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采样数据、利用植物群落排序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湿地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有机碳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土壤有机碳含量在3.56~4.30 g·kg–1,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有机碳主要受容重、pH、土壤全氮、土壤水分、土壤速效氮、土壤盐分、优势物种盖度、总多度、总盖度、非禾本科草本盖度多种因素的影响,表明造成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因素较为复杂;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贡献为0.55,植物群落特征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贡献为0.22,表明在黑河中游造成各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有两种不同路径,一是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直接影响,二是pH、盐分通过影响总多度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表明在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有各影响因素单纯的直接作用,也有影响因素之间的间接作用.该研究结果对干旱区湿地土壤有机碳固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園博;赵锐锋;张丽华;张晓雅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甘肃省土地利用与综合整治工程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湿地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结构方程模型影响因素
《草业科学》 2020 (5)
降水变化条件下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固持和稳定的微生物调控机制
833-844,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47、41761043)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团队项目(NWNU\LKQN-17-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