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黑痣病菌嘧菌酯低敏感菌株的Cyt b序列分析OA北大核心CSTPCD
Analysis of Cytochrome b (Cyt b) Gene Sequence from Low Sensitivity Rhizoctonia solani Isolates to Azoxystrobin
为探索马铃薯黑痣病菌株对嘧菌酯敏感性较低的分子机制,并为其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15株马铃薯黑痣病菌以及加入水杨肟酸(SHAM)后部分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而后通过扩增分析了7株低敏感和1株高敏感马铃薯黑痣病菌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 b)的部分序列结构和抗性相关位点,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马铃薯黑痣病菌对蛇床子素、乙蒜素、苦参碱和氨基寡糖素4种生物源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15株马铃薯黑痣病菌中,H15菌株对嘧菌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EC50值为0.49μg/mL,其余14株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较低,EC50值均≥32μg/mL;加入SHAM后,马铃薯黑痣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增加,但对于低敏感菌株H5和H16,EC50值仍>32μg/mL;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对嘧菌酯敏感性表现差异的8株菌株在Cyt b基因的129、137、143位密码子上均未检测到与抗性相关的点突变,且在143位密码子后均无内含子插入;生物源杀菌剂蛇床子素、乙蒜素、苦参碱和氨基寡糖素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4.57、7.72、15.81、116.58μg/mL.田间分离到的马铃薯黑痣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变异较大,低敏感菌株可能是由于存在其他的旁路氧化途径降低了离体条件下对嘧菌酯的敏感性;8株马铃薯黑痣病菌的Cyt b基因143位密码子后均无内含子插入,暗示着马铃薯黑痣病菌可能较容易产生对嘧菌酯的抗性;蛇床子素和乙蒜素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可作为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备选药剂.
房雅丽;张治家;贾晶晶;周瑶瑶;邢鲲;韩鹏杰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
农业科技
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嘧菌酯敏感性细胞色素b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6)
108-114,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8YFD020080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