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壤与作物|高光效种植模式下玉米间作平菇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高光效种植模式下玉米间作平菇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的影响OACSTPCD

Effects of maize||mushroom intercropping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aize ear leaf under high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planting pattern

中文摘要

为探明高光效种植模式下玉米间作平菇对玉米穗位叶光合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良玉99为供试材料,于2017-2018年研究了间作玉米穗位叶的光合作用参数、荧光动力学参数、5种光合作用相关关键酶活性及玉米最终产量.结果表明:米菇间作显著提高了玉米农田群体内空气湿度和CO2浓度,改善了玉米田间的小气候;在一茬菇(7月21日)时期,米菇间作下的玉米穗位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高于单作玉米;二茬菇(8月11日)时期,米菇间作处理下的玉米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同时提高了玉米穗位叶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NADP-M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其中,MDH活性显著高于单作玉米,这为玉米灌浆成熟期光合产物的积累奠定了基础;相对于单作,2017年、2018年米菇间作下玉米净增产量分别为376 kg·hm-2和325 kg·hm-2,土地当量比分别为2.5和2.4,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产量优势.

杨小琴;王洋;齐晓宁;孙露莹;张梦杰;宋凤斌;刘胜群;李向楠;朱先灿

中国科学院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 长春13010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 长春130102中国科学院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 长春130102中国科学院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 长春13010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 长春13010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 长春130102

农业科技

玉米宽窄行穗位叶米菇间作光合特性

《土壤与作物》 2020 (2)

166-177,12

研究所"一三五战略规划暨特色所服务项目"(编号: IGA-135-04) .

10.11689/j.issn.2095-2961.2020.02.00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