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夏谷顶三叶和穗部性状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TPCD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Top Three Leaves and Panicle Traits of Summer Foxtail Millet
为了探明河南省夏谷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以生产上常用的5个夏谷品种豫谷18、济谷20、保谷22、豫谷23、豫谷28为试验材料,设置30、45、60、7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顶三叶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顶三叶宽、长及穗长、穗粗、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明显降低的趋势,株高、千粒质量、出谷率总体上变化不显著,品种间存在轻微差异.在低种植密度(30万 ~45万株/hm2)或者高种植密度(60万 ~75万株/hm2)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增加顶三叶、 穗部性状的差异总体上均不显著;而种植密度从45万株/hm2增加到60万株/hm2,顶三叶和穗部性状总体上变化明显.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5个品种的产量均先升高后降低,豫谷18、济谷20、保谷22、豫谷23等4个品种在6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最高,豫谷28在4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顶三叶性状(叶宽和叶长)与穗部性状(穗长、穗粗、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呈正相关.综合分析,推荐夏谷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45万 ~60万株/hm2.
李君霞;代书桃;陈宇翔;朱灿灿;秦娜;宋迎辉;王春义;芮战许;梁秋芳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农业科技
种植密度谷子顶三叶穗部性状表型可塑性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7)
25-34,10
农业部/财政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项目(nycytx-CARS-06)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项目(2019zc08,2020zc01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