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D、ISSR分子标记联合鉴定毛木耳菌株的研究OA北大核心CSTPCD
RAPD and ISSR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Auricularia cornea Ehrenb
以10个不同来源的毛木耳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2种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RAPD、I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比率分别为100%、93.75%.RAPD、ISSR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更能准确鉴别毛木耳菌株.综合RAPD、ISSR的多态性位点进行UPGMA聚类分析,供试菌株间相异距离为0.13~0.87,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在相异距离为0.60时,所有供试菌株被分为5个群体,包括2个复合群体和3个单一群体.2个复合群体中,菌株43、43-28为一个群体,相异距离为0.48,说明这2个菌株遗传距离较近.菌株大光、白背毛木耳、781、黄背木耳、台耳134这5个菌株为另一大的群体,相异距离为0.40,遗传距离较近.白背毛木耳可能是名称混淆的菌株.川毛10号、99丰、43-1为3个单独群体.供试菌株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5个群体之间菌株遗传距离较远,可作为育种亲本的选配菌株.
黄艺宁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农业科技
RAPD标记ISSR标记毛木耳菌株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7)
118-125,8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T171092)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8N200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