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学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导水率的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导水率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on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中文摘要

为分析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导水率,揭示人为活动对土壤结构和水力特性的作用与影响,以库区内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水田、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经干筛测定团聚体的组成状况,探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和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表现为旱地最高,林地次之,水田最低;有机碳含量则表现为林地>水田>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分布也各不相同,旱地土壤有机碳在粒径<0.25 mm的团聚体中含量最高,水田土壤有机碳分布较为均匀,林地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粒径<1 mm的团聚体中.饱和导水率表现为林地>旱地>水田.相关性分析表明饱和导水率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团聚体机械稳定性没有明显关系.同时土壤MWD值和GMD值与有机碳含量都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有机碳在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和土壤导水率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袁晓良;李俊雅;葛乐;李潜;刘毅

中国科学院 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 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京 100600

农业科技

丹江口库区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饱和导水率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4)

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周转过程中碳、氮动态研究

67-71,77,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1532,31670528)大自然保护协会丹江项目"丹江湿地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