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业科学|生草对猕猴桃果园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生草对猕猴桃果园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Effects of planted grasses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a kiwifruit orchard

中文摘要

为了探究适合秦岭北麓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果园种植的牧草品种,以清耕为对照,分别在行间种植鸭茅(Dactylis glomerata)、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林间组合(即鸭茅、黑麦草和三叶草混合),研究种植不同牧草品种对猕猴桃果园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 表明:各生草处理中除蔗糖酶外,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极显著减少(P<0.01).与清耕比较,生草处理可以提高猕猴桃果园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其作用因牧草品种不同表现出极显著增加(P<0.01)或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组成以细菌为优势菌群,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99.74%~99.94%.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变化在不同牧草中表现不同.其中,0-20 cm土层中除三叶草外,其他各生草处理微生物总数量均显著高于清耕(P<0.05),各生草处理中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而清耕则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牧草对猕猴桃果园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有改善作用,生产中优先推荐采用地上生物量更高的黑麦草、鸭茅和三叶草的混播方式,本研究可为"北方林-草-羊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井赵斌;李腾飞;龙明秀;马文娟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科技学院,陕西 渭南 714026渭南市果业研究院,陕西 渭南 71402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猕猴桃果园生草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

《草业科学》 2020 (9)

1710-1718,9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北方林-草-羊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研究与示范(2017YFD0502105)"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2020NY-074)渭南市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猕猴桃新品种选育与优质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ZDYF-NYCX-7)"

10.11829/j.issn.1001-0629.2020-004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