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湿地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生长及表型可塑性特征对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的响应OA北大核心CSCD
Growth and phenotypic plasticity variability of Eichhornia crassipes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eutrophic water in karst wetland?
选择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以不同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时期为6月(生长旺盛期)和8月(暴发高峰期)的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富营养化条件下水葫芦的生长及表型可塑性响应特征,以揭示水葫芦对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水葫芦的株高、根长和叶绿素含量均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叶柄数、叶柄宽、叶片数、叶长、叶宽、匍匐茎数和分株速率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各性状参数在暴发高峰期均略高于生长旺盛期;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加,茎生物量高于根生物量和叶生物量;水葫芦生物量的分配以及性状间的权衡关系(根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和茎叶比等)因生长时期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表现出较强的表型可塑性特征;水体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硝态氮、氨氮和叶绿素a浓度分别与水葫芦的茎生物量、叶宽、匍匐茎数和分株速率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根长、株高、叶生物量比和茎叶比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水葫芦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在0.009~0.792之间,叶重比的可塑性指数最大,根冠比最小,重度富营养化水体下的可塑性指数最大.在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水葫芦通过外部形态结构调节和生物量的配比关系,产生了有利于其入侵和存活的较强的表型可塑性,是其生存繁殖的重要响应机制之一.
滕秋梅;何成新;孙英杰;沈育伊;张德楠;徐广平;周龙武;张中峰;黄科朝;何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6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6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6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功能物质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6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6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6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4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6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6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6
喀斯特湿地水葫芦富营养化水体表型可塑性生态适应性
《湖泊科学》 2021 (1)
模拟氮沉降对桂西南喀斯特次生林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及其微生物机制
123-137,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162,41361057)、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GXNSFAA050069,2017GXNSFBA198037)、广西岩溶动力学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开放课题资助项目(KDL&Guangxi202004)、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桂科AA18118028,桂科AB18126065)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16B01)联合资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