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2019年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时空变化OA北大核心CSCD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and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Types in the Daqing River Basin from 1974 to 2019
为探究大清河流域46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影响,利用1974—2019年间8期Landsat卫星影像,从面积变化、类型转换、景观指数3个角度分析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2方面讨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驱动力影响.研究表明:(1)1974—2019年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水域面积先增后减,林地面积先减小后增大,未利用地与草地面积波动较小,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程度逐渐缓和.(2)建设用地在平原地区的中心城市周边加速扩张,年增长率约为5%,主要流入类型为耕地、草地与未利用地.(3)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由单向转入变为双向流转.在1974年之后,因为人口扩张,降水减少等因素,耕地在太行山东麓扩张约4866 km2.1988年之后因城镇化建设原因,耕地每年以4.97%的速度锐减,在2001年受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影响,林地、草地面积分别增加1390 km2,2435 km2.(4)耕地进入双向流转时期后,以河北省为例,转出面积约10252 km2,同样存在耕地转入7569 km2,耕地保护政策极大地缓和了建设用地与耕地的冲突.
李硕;沈占锋;柯映明;李均力;许泽宇;王浩宇;焦淑慧;李璐;李苓苓
中国科学院 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 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 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绿洲与荒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11中国科学院 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 100101
信息技术与安全科学
大清河遥感Landsat土地利用类型驱动力耕地建设用地
《水土保持研究》 2021 (1)
亚洲中部干涸型湖泊水量的时间序列重建及变化机理研究
195-203,210,1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B0504204,2018YFB0505000,2016YFC08031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1375,41671034)2018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柔性引进人才项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