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降雨下玉米秸秆堆沤还田对滇中小流域坡耕地氮素流失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Effect of Compost of Corn Straws Returning Under Natural Rainfall on Nitrogen Runoff Losses in a Slope Farmland of Small Watershed in Central Yunnan Province
为探究自然降雨下不同堆沤方式秸秆还田对小流域坡耕地径流泥沙及氮素流失的影响,以滇中二龙潭流域坡耕地为研究对象,设置9种不同玉米秸秆堆沤方式,分别为CK及8种处理,各处理包括2种秸秆还田量(0.75,1.5 kg/m2)、2种秸秆粒度(1,5 cm)、2种秸秆堆沤方式(水或水与尿素堆沤),研究烤烟坡耕地产流产沙及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在4场具有典型产流的降雨中,施用较高秸秆还田量(1.5 kg/m2)和粗颗粒秸秆(5 cm),均可有效减少坡耕地产流产沙量(10.06%~38.60%和10.07%~38.60%);(2)施用较低秸秆还田量(0.75 kg/m2)、粗颗粒秸秆(5 cm)及未添加尿素堆沤的秸秆径流TN、NO3--N浓度低于施用高秸秆还田量(1.5 kg/m2)、细颗粒秸秆(1 cm)及添加尿素堆沤的处理(1.96%~32.79%和3.97%~40.89%);(3)各处理下NO3--N/TN、NH4+-N/TN、PN/TN分别为63.64%~86.18%,5.31%~13.86%和5.33%~25.80%,表明坡耕地地表径流氮素主要流失形式为NO3--N,溶解态氮是径流中的主要氮素污染物;(4)施用较低秸秆还田量(0.75 kg/m2)、粗颗粒(5 cm)秸秆、未加尿素堆沤的秸秆,泥沙TN流失浓度降低(16.87%~48.15%);(5)施用较高秸秆还田量、粗颗粒秸秆及未添加尿素堆沤可有效降低滇中坡耕地氮素的流失风险(0.32%~35.05%和54.52%~77.23%).TN径流和泥沙流失中,以径流输出为主,占TN流失量的50.09%~71.67%.为了减少该流域氮素流失量,可选择施用较高秸秆还田量(1.5 kg/m2)和粗颗粒(5 cm)秸秆,并依据烤烟不同生长期的吸收情况和土壤养分情况等选择少量或不添加尿素堆沤进行秸秆还田.
代立;李太兴;王克勤;宋娅丽;裴益乐;李凯;张倩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昆明 650224云南省玉溪市水土保持工作站,云南 玉溪 653100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昆明 650224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水土保持工作站,云南 玉溪 653100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昆明 650224
农业科技
秸秆还田堆沤方式氮素流失滇中二龙潭流域
《水土保持学报》 2021 (1)
1-8,8
云南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2018BB018)云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91067706)云南省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生态学)建设项目(050005113111)国家林草局林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行项目(201913216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