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报|近15年长江口海域海洋生物变化趋势及健康状况评价

近15年长江口海域海洋生物变化趋势及健康状况评价OA北大核心CHSSCDCSCDCSTPCD

Evaluation of the biodiversity variation and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in Changjiang estuary during the past 15 years

中文摘要

对近15年(2004-2018年)长江口海域海洋生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海洋生物健康状况,并对陆源污染物排放与海洋生物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口海域海洋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发生了一定变化,与20世纪90年代末相比,浮游植物种类数有所减少,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种类数有所增加.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但甲藻占比有所增加,2010年以来硅藻、甲藻群落结构进入新的平衡状态;浮游动物以节肢动物为主,主要类群桡足类占比有所下降;底栖生物种类数明显升高.(2)生物多样性总体水平一般,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总体较低,第一优势种的优势度较高;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多年呈现下降趋势;底栖生物多样性水平一般,优势种渐趋单一.(3)海洋生物总体处于"不健康"状态,主要影响指标为浮游植物密度偏高,浮游动物密度偏低、生物量偏高,底栖动物密度偏高、生物量偏低.生态系统变化与陆源主要污染物排放、营养结构变化及水体富营养化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无机氮(DIN)、石油类入海通量与生物健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无机磷(DIP)与底栖生物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N/P与浮游植物丰度呈显著负相关,但与浮游植物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Si/N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海域严重富营养化面积比例与硅藻甲藻种类数比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杨颖;刘鹏霞;周红宏;夏利花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上海201206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6

长江口海洋生物健康趋势评价

《生态学报》 2020 (024)

8892-8904 / 13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18DZ1206503);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7YFC1405002);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共享服务平台能力建设项目

10.5846/stxb20191227281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