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沙蒿幼苗膜透性和膜保护系统对不同历时风沙流吹袭的响应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Response of Nitraria tangutorum and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seedling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membrane protection system to different duration times of wind-sand flow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是干旱荒漠区分布较广的沙生植物,生境内风沙流发生频次高、强度大,了解风沙流胁迫下白刺和沙蒿的生理响应对认识沙区植物抗风沙流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风洞模拟试验,以12 m·s-1的风沙流对白刺和沙蒿幼苗进行0(CK)、10、20和30 min的吹袭胁迫,分析吹袭胁迫对叶片膜透性和膜保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风沙流吹袭时间增加,白刺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逐渐下降,膜透性先降后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10和30 min胁迫下同时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SS)和脯氨酸(Pro)含量逐渐上升,起到了共同防止膜脂过氧化作用;沙蒿MDA含量先降后升,SP含量显著降低(P<0.05),CAT活性仅在20 min胁迫下显著增加(P<0.05),膜透性和POD活性逐渐增大,20和30 min胁迫下的Pro含量小幅度增加,在减轻细胞膜受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侍新萍;马彦军;马瑞;魏林源;杨永义;张莹花;唐卫东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70
风洞试验风沙流胁迫膜透性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
《草业科学》 2021 (1)
不同地理种源黑果枸杞耐盐生理生态机制研究
44-5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1760244、31560215)甘肃省青年基金项目 (17JR5RA013)甘肃农业大学科技创新项目"林学一级学科建设开放基金"(GAU-XKJS-2018-11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