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喀斯特高原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OA北大核心CSCD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ytoplankton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 Typical Karst Plateau Reservoir
浮游植物的生长往往受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独特的地理特征也是影响其密度与群落结构变化的要素之一.为探索喀斯特高原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高原水库——阿哈水库为例,于2019年春(4月)、夏(7月)、秋季(10月)对水库各支流及库中心区域进行采样调查,探究了喀斯特水库基础水环境指标的量级、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优势种变化及其密度的时空分布,进一步揭示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为喀斯特高原水库浮游植物研究以及水资源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阿哈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在3.95×104—525.35×104 cells·L-1之间,以蓝藻、硅藻、绿藻、隐藻居多,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为主要优势种.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的季节性差异显著(P<0.01),呈夏季>春季>秋季的趋势.由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在春季,浮游植物密度与溶解氧、pH、钙离子浓度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与透明度、氮磷比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然而,浮游植物密度仅与夏季的透明度关系显著(P<0.05),与秋季的所有环境因子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由冗余分析(RDA)可知,影响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pH、钙离子浓度和总磷,夏季为透明度、总磷和氮磷比.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可能受低温影响较大.
葛秋诗;张萍;倪茂飞;郭云;王志康;周慧;张志威;周业
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资源环境
浮游植物环境因子高原水库喀斯特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1)
高原喀斯特湖库中藻源有机物对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路径影响研究
156-16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67048)贵州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黔科合基础[2020]1Y416)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KY[2016]158)贵州民族大学校级基金项目(GZMU[2019]YB1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