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冬季PM2.5中碳组分特征和来源解析OA北大核心CSCD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Apportionment of Carbon Components of PM2.5 in Winter over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于2017年冬季12月13—21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分昼夜采集PM2.5样品,并用DRI2001A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研究青藏高原PM2.5中碳组分的化学特征及主要来源,以期为理塘地区制定污染排放政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7年冬季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44.34μg·m?3,OC和EC的质量浓度为12.72μg·m?3和3.85μg·m?3,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29.61%和8.96%.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得到总碳气溶胶(TCA)质量浓度为24.20μg·m?3,占PM2.5的54.84%,说明碳质气溶胶对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PM2.5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OC和EC在白天和夜间都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91),表明OC和EC的来源基本一致,受燃烧源影响较大.其中白天的相关系数低于夜间,说明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白天碳组分来源相对复杂.昼夜浓度对比显示,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PM2.5白天和夜间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3.88μg·m?3和33.44μg·m?3,OC和EC浓度白天高于夜间,表明白天人为排放相对较高.冬季观测期间,PM2.5中二次有机碳(SOC)昼夜浓度分别为1.11μg·m?3和3.03μg·m?3,分别占OC质量浓度的7.09%、26.59%,表明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城区白天碳组分主要为一次源.利用PMF 5.0软件对理塘城区碳组分进行进一步的解析,结果显示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的混合源对总碳(TC)的贡献高达47.84%,占比最高;其次是汽车尾气和柴油车尾气源,贡献率分别为28.62%和23.54%.
张成虎;吴丹;郑小波;赵天良;夏俊荣;王红磊;吴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210044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4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21
资源环境
青藏高原东缘有机碳(OC)元素碳(EC)昼夜差异源解析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2)
351-358,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203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育项目(915441099174420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