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泊科学|长江下游升金湖湿地保护有效性评价(1989-2019年)

长江下游升金湖湿地保护有效性评价(1989-2019年)OA北大核心CSCD

Evaluation of conservation effectiveness of Lake Shengjin,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1989-2019

中文摘要

湿地保护有效性是实施湿地保护政策与措施后,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健康与受胁情况的反映,是对保护目标的衡量.生态压力是影响湿地保护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从湿地生态系统压力、状态和响应角度评价湿地保护有效性.本文以升金湖湿地为研究对象,以0.01°×0.01°经纬格网为评价单元,选择10项负向指标、5项正向指标,通过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指标体系,格网赋分评价升金湖1989-2019年30年间的保护有效性.结果表明:升金湖湿地保护有效性呈下降趋势,非常有效等级格网单元占比由32.50%下降到11.07%,保护无效等级由3.57%增加到8.57%,30年间保护有效性等级中等均占较大比例,保护无效等级占比均最小;从功能区看,30年间3个功能区保护有效性均下降,保护有效性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从行政单元看,一些地点如长安村、东湖村、六联村、塘和村、白联村等地的保护有效性较低,主要分布在缓冲区与实验区,存在的主要生态压力是围垦.不同时期影响升金湖湿地保护有效性的主要生态压力因子不同,1989年围垦现象较突出,1999年围坝现象较突出,而2009年围网现象突出,至2019年围网拆除后,围垦和围坝问题仍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建议将格网作为管理单元,落实到行政单元,通过河长制、湖长制和林长制加强属地管理,管控生态压力,增强湿地保护地的管理及保护有效性.

王维晴;周立志;陈薇;徐文彬;宋昀微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601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大学),合肥230601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601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大学),合肥230601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601

湿地保护有效性格网化管理PSR模型属地管理升金湖

《湖泊科学》 2021 (3)

白头鹤肠道微生物菌群复合体时空动态及其环境响应机制

905-921,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2485,31472020)和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资金项目联合资助.

10.18307/2021.032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