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泊科学|南方红壤区长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显著减少河流输沙——以鄱阳湖流域赣江上游平江为例

南方红壤区长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显著减少河流输沙——以鄱阳湖流域赣江上游平江为例OA北大核心CSCD

Long-term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significantly re-duced riverine sediment load:A case study of Pingjiang River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Ganjiang River,Lake Poyang Basin

中文摘要

长时间序列水沙数据分析有助于科学评价流域尺度水土保持减流减沙效应,为科学开展区域水土保持成效评估提供实现路径.本文选取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工程最为集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典型流域——平江流域,基于1975-2014年的逐日降水量、流量、含沙量数据,综合应用预置白M-K检验法、Theil-Sen趋势度估计法、Pettitt检验法与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开展河流水沙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揭示长期水土流失治理对河流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5-2014年平江年输沙量、汛期输沙量和非汛期输沙量均存在显著减少趋势,年均减少率分别为2.38×104、1.75×104和0.44×104 t/a,汛期输沙量在流域开始实施系统水土流失治理时即发生突变,而年输沙量和非汛期输沙量在系列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一段时间后方开始突变;(2)流域长期水土保持显著减少平江输沙,但对径流无显著影响,重点治理期、治理后期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保护工程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均在94.0%以上,且生态保护工程对汛期输沙量减少的贡献较非汛期的更为突出;(3)以水土保持为主的长期生态保护工程导致平江全年、汛期、非汛期输沙量分别减少59.3%、60.7%和55.7%;(4)在剔除大型水利工程(尤其是大中型水库)建设影响后,南方红壤区可以基于长时间序列水沙数据分析科学评价流域尺度水土保持减流减沙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南方红壤区流域尺度水土保持减流减沙效应评价提供参考,并有望为区域系列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布局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聂小飞;郑海金;涂安国;莫明浩;宋月君;谢颂华;王飞

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29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南昌330029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凌712100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29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南昌330029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29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南昌330029

径流量输沙量变化特征归因分析水土保持鄱阳湖流域赣江上游平江

《湖泊科学》 2021 (3)

红壤区农地坡面构型对土壤水文过程及氮流失影响

935-946,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297)、江西省青年基金项目(20171BAB213022)、江西省水利厅科技项目(201821ZDKT20,201820YBKT16,201820YBKT19)和江西省博士后科研择优资助项目(2019KY46)联合资助.

10.18307/2021.032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