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草地总生物量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The response of total grassland biomass in Sanjiangyuan to futur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以青海省三江源为研究区域,利用2005?2016年间采集的2055个草地野外监测数据校正并构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反硝化-分解)模型参数库.通过模拟三江源草地总生物量在两种不同代表性浓度路径(RCPs)气候情景下的时空变化,探究了气候因子对草地总生物量变化的影响,并分析了三江源不同区域草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放牧利用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总生物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呈显著的线性相关(R2=0.690,RMSE=96.414 g·m?2,P<0.001),模型结果能够较好地解释实测数据.2)两种气候情景对比,RCP 8.5气候情景下温度增幅要高于RCP 4.5的气候情景,而降水量增幅则低于RCP 4.5的气候情景.3)在RCP 4.5和RCP 8.5两种未来气候情景下,研究区草地总生物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总生物量模拟值分别下降了16.91%~18.51%和23.82%~26.44%.气候变化是导致草地总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草地管理应积极应对潜在的气候变化并制定相应对策,保障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张文娟;叶丽珠;马秉云;马文文;侯扶江
青海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院,青海 西宁 810000青海省地理空间和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0青海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院,青海 西宁 810000青海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院,青海 西宁 810000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兰州大学草地学业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过程模型DNDC模型代表性浓度路径总生物量草地变化放牧利用对策三江源
《草业科学》 2021 (5)
835-847,13
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闽教科[2017]52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