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报|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贺州市为例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贺州市为例OA北大核心CSCD

Identifying key areas of ecosystem restoration for territorial space based on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A case study in Hezhou City

中文摘要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举措.科学识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合理布局全域生态修复空间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难点之一.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为例,从生态保护重要性、景观连通性、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自然保护区四个方面识别生态源地,运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电流密度诊断生态廊道中的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判定生态廊道宽度,识别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制定生态修复的空间布局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市域生态源地面积3656.89 km2,呈"东西重,中部轻"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廊道总长度639.50 km,以中部分布为主,关键生态廊道133.96 km.(2)市域生态"夹点"共16处,面积124.24 km2,主要分布在钟山县,亟待保护修复的生态"夹点"8处,面积45.02 km2,零散分布于市域;生态障碍点共32处,面积426.56 km2,主要分布在市域东部和南部,需优先保护修复的生态障碍点6处,面积166.05 km2,集中在平桂区.通过综合分析国土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制定了分级分类的生态修复措施,以期进一步优化生态安全格局,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识别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付凤杰;刘珍环;刘海

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510650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贺州市

《生态学报》 2021 (009)

基于多尺度景观服务的城市景观优化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3406-3414 /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72)

10.5846/stxb20200524131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