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植物篱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可蚀性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Effects of Hedgerow Patterns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Erodibility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为探究不同植物篱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可蚀性空间上的影响,以三峡库区秭归县张家冲水土保持试验站为研究区,选取经济林地小区(H1)和农耕地小区(H3)分别为"植物篱+经济林地小区"(H2)和"植物篱+农耕地小区"(H4)对照小区,对其3个坡位(上、中、下坡)和2个土层(0—20,20—40 cm)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探讨2种植物篱配置下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小区,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异较明显,上坡与中坡、下坡差异显著(p<0.05),其中土壤机械组成以砂粒为主(59.01%~63.51%),且分布于上坡,而土壤细颗粒主要分布在中、下坡,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全钾含量均值较其对照小区分别高3.75%~19.61%.(2)不同小区,土壤细颗粒和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植物篱小区高于无植物篱小区,其中土壤细颗粒占比表现为H4小区(39.94%)>H2小区(38.92%)>H1小区(38.34%)>H3小区(37.84%);土壤可蚀性K值大小与土壤细颗粒含量呈反比,即土壤细颗粒占比越大,K值越小,越不易被侵蚀,"农耕地+植物篱"(H4)较"经济林+植物篱配置"(H2)更不易被侵蚀.(3)随着土壤有机质、黏粒、全氮和全钾含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土壤可蚀性K值与粉粒、黏粒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708),而与砂粒、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
黄小芳;丁树文;柯慧燕;邓羽松;林丽蓉;李柏润;裴欣莹;朱新远;郭靖东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湖北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武汉 430071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 530004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 430070
农业科技
植物篱三峡库区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布
《水土保持学报》 2021 (3)
9-15,22,8
湖北省水利重点科研项目(HBSLKY20191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5302)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1901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