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措施的土壤碳汇效应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Effect of Soil Carbon Sink in the Hilly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Under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为分析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后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选取不同土层深度(0—20 cm,0—30 cm,0—50 cm和0—100 cm)和不同恢复年限的刺槐林(5,10,20,56 a)、沙棘林(5,10,20,30 a)、柠条林(10,20,36,47 a)及草地(5,10,15,20,25,30 a)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分析了植被恢复后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规律,并探讨了0—20 cm和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退耕方式下,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和0—100 cm土壤有机碳加权平均含量随恢复年限整体呈增加趋势;同时,通过对比0—2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随恢复年限变化速率发现,沙棘[0.048 g/(kg·a)]>刺槐[0.023 g/(kg·a)]>撂荒[0.020 g/(kg·a)]>柠条[0.012 g/(kg·a)].此外,线性回归表明0—20 cm土层与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F=169.6,R2=0.755,p<0.001).综上,退耕还林(草)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从土壤有机碳蓄积的角度考虑沙棘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同时可以用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来估算退耕还林的固碳潜力.
黎鹏;张勇;李夏浩祺;孙彩丽;段奥华;刘国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陕西省林业科学院,西安 71008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贵州民族大学 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贵阳 55002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
农业科技
退耕还林(草)有机碳储量恢复类型恢复年限土层深度
《水土保持研究》 2021 (4)
植物-土壤反馈作用对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的驱动机制
29-33,5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1JC-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155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