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报|城市"源-汇"热景观变化及其空间作用强度特征——以深圳西部地区为例

城市"源-汇"热景观变化及其空间作用强度特征——以深圳西部地区为例OA北大核心CSCD

The "source-sink" thermal landscape change and their interactions across space in urban area:A case study in the western part of Shenzhen City

中文摘要

城市热岛作为一种整体涌现性的地球表层系统环境问题受到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广泛关注,基于空间异质性对城市冷热岛影响方面的研究初步揭示了城市热环境的形成机制,然而城市冷热岛在空间上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强度还有待研究.以深圳市西部城市区为例,应用地表温度和景观分类数据,通过构建二维矩阵识别"源-汇"热景观,并采用"源-汇"热贡献指数和空间引力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城市"源-汇"热景观的演变过程,"源-汇"热贡献程度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及两者在空间上的整体相互作用强度及演变特征.结果 表明:(1)1988-2019年,城市热源、汇在空间上呈现由包围到反包围的变化,热源景观呈现基质化,其面积增长210.45%;热汇景观则表现为破碎化趋势,其面积减少48.07%.与之对应的热汇景观地表温度与区域的平均温度的温差逐渐增大,从1988年的0.49℃上升到2019年的1.91℃.(2)源、汇对热环境的贡献规模呈增长趋势,热源景观的贡献程度会随着热岛规模从零星状向区域化的转变过程中提升,形成温度聚集效果;而热汇景观的贡献程度会随着冷岛规模的破碎化过程中被抑制.(3)1988-2019年"源-汇"热景观的作用对基本保持稳定,但总作用强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30年间增长了8倍.从热汇景观一对多影响热源景观转变为热源景观一对多影响热汇景观,且作用强度也越来越强.研究发现城市热"源-汇"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与"源-汇"热景观的贡献程度有密切关联,因此控制热源景观规模和维护热汇景观规模对调控城市热环境,对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陆晓君;刘珍环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 510275

"源-汇"热景观热环境贡献指数引力模型空间相互作用

《生态学报》 2021 (016)

基于多尺度景观服务的城市景观优化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6329-6338 /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172)

10.5846/stxb20200916241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