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羌活在三江源的适宜分布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Suitable Distribution of Notopterygium incisum in the Three Rivers Headwater Region under Climate Change
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是重要的药用资源和濒危物种,明确其适宜分布情况对其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基于三江源18个羌活分布点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预测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羌活在三江源的适宜分布情况,并筛选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当前羌活适宜分布面积为146.43×103 km2,占三江源区域的26.67%,且主要集中在三江源区的东部和南部;影响羌活分布主要的环境因子有6个,按贡献率由大到小分别是:海拔(37.1%)、年平均气温(15.9%)、坡向(12.2%)、最湿季降水量(11.4%)、最冷季平均气温(9.6%)、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5.4%);未来羌活在不同CO2浓度情景下的适宜分布面积由大到小为:RCP2.6(126.92×103 km2)、RCP4.5(95.32×103 km2)、RCP6.0(25.53×103 km2)、RCP8.0(22.13×103 km2),未来不同CO2浓度情景下羌活的适宜分布面积均小于当前羌活适宜分布,且未来高CO2浓度情景下的羌活适宜分布面积小于低CO2浓度情景.当前及未来不同CO2浓度情景下三江源国家公园中羌活的适宜分布面积分别为:当前(22.60×103 km2)、RCP2.6(16.64×103 km2)、RCP4.5(4.79×103 km2)、RCP6.0(0.43×103 km2)、RCP8.0(0.27×103 km2),羌活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适宜分布面积相对较小.该研究对于理解三江源区羌活野生资源生长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利于实现这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
佘延娣;王芳;姚步青;马真;黄小涛;周华坤;张中华;马丽;周秉荣;宋明华;孙建;邓艳芳;徐文华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8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8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8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8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8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 西宁 81000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农业科技
三江源区气候变暖羌活适生区最大熵模型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10)
2033-2041,9
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ZJ-9082020-ZJ-92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1901)中国科学院-青海省人民政府2020年三江源国家公园联合研究专项(LHZX-2020-0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