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环境学报|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根系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根系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n Maize Root System and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中文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玉米单作(MM)、玉米-苕子-玉米轮作(MVM)和玉米-豌豆-玉米轮作(MPM)3个处理,测定玉米各生育期根系特征、根系分泌物含量及土壤团聚体组成,以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根系特征、根系分泌物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VM和MPM的玉米产量分别比MM显著提高10.6%和7.7%(P<0.05);(2)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随生育期的推进而不断增加,且MVM和MPM处理在各生育期均高于MM处理;(3)各生育期MVM和MPM的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MM(P<0.05),增幅为8.62%—36.12%,在抽雄期和成熟期,MVM和MPM的总有机酸含量显著高于MM处理(P<0.05),增幅为15.14%—17.92%;(4)各生育期MVM和MPM的0.25—2 mm团聚体含量均高于MM,且抽雄期MVM比MM显著提高27.88%(P<0.05),抽雄期MPM的>2 mm团聚体含量比MM显著提高22.59%(P<0.05),MVM和MPM的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在抽雄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MM(P<0.05);(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0.25 mm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与根平均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总糖和总有机酸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该结果可为试验区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夏梓泰;程伟威;赵吉霞;李永梅;范茂攀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农业科技

绿肥轮作根系特征根系分泌物团聚体稳定性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12)

间作影响坡耕地红壤团聚体分形特征和抗蚀性的机制

2331-2338,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61063)云南省农业基础研究联合专项(2017FG001-045)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2019ZG00902-08)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基金项目(2021ZKX106)

10.16258/j.cnki.1674-5906.2021.12.00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