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碳复合结构对锂离子电池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TPCD
Effect of silicon/carbon composite structure on it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s a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
以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晶硅切削废料为原料、以壳聚糖(Chitosan,CTS)为碳源,通过液相包裹和低温热解工艺制备了具有较大孔隙的硅/硬碳复合材料(Si@CTS).对比研究了Si@CTS及Si@CTS混合石墨后(Si@CTS/G)分别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具有孔隙和互联结构的Si@CTS负极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672.8 mAh/g,首次库伦效率达到了84.45%;在循环100圈之后Si@CTS放电比容量保持在626…查看全部>>
田晓华;余晨露;郑瀚;孙卓;张哲娟;朴贤卿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
化学化工
亚微米硅硅废料硅碳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联结结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1)
52-61,10
上海市科委项目(19DZ1205102,20DZ120210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