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以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生态径流改变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TPCD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changes of ecological flow indicators in the Lake Poyang Basin since 1960s
基于鄱阳湖流域五河水文站1960-2013年逐日径流量和14个国家级气象站的日气象数据,本文利用长短记忆模型框架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来开展鄱阳湖流域的径流过程模拟,结合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等生态径流指标,定量分析了鄱阳湖流域的水文变异特征.同时,利用差异化的情景模拟方式,定量区分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流域生态径流变化的贡献分量.研究结果表明:(1)5个站点的夏季径流贡献率达到40%以上,年内的生态盈余主要发生在夏季,基准期的夏季径流贡献率大于实测…查看全部>>
曹宇贤;徐力刚;范宏翔;毛智宇;程俊翔;王殿常;吴亚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南昌330000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生态径流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鄱阳湖
《湖泊科学》 2022 (1)
水文连通性对洪泛湿地碟形湖水环境时空异质性的影响机制
232-246,1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E0206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1109,41971137)、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201102)、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项目(201903145)和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WSGS2020003)联合资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