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业科学|果园生草改善土壤质量和锥栗农艺性状的效果

果园生草改善土壤质量和锥栗农艺性状的效果OA北大核心CSCD

Effects of artificial grass on improving soil quality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chestnuts in a Castanea henryi orchard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福建典型的红壤丘陵山区锥栗(Castanea henryi)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供试样地分为面积0.3~0.5 hm2的若干试验小区,全园清除自然杂草后,设置撒播鼠茅草(Vulpia myuros,VM)籽、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VV)籽、黑麦草(Lolium perenne,LP)籽、紫云英(Astragalus simicus,AS)籽和园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CR)籽5种生草栽培,以及清耕(CT)和喷施草甘膦(GS),共7种不同处理,分析7种处理对锥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栗果农艺性状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明:1)各生草栽培处理的土壤总体质量显著高于CT和GS处理(P<0.05);其中,在0-10cm和10-20 cm两个土层,VM处理的土壤水解性氮含量最高,分别为74.14和54.87 mg·kg-1,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也最高,分别为1.42和1.15 g·kg1;LP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钙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28和93.39 mg·kg-1,镁含量也最高,分别为114.95和66.28 mg·kg-1;VV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最高,分别为47.68和30.89 mg·kg-1.(2)生草栽培显著改善了锥栗果实农艺性状,相比CT和GS处理,各生草栽培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果实中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及磷钾钙镁营养元素的含量;VM处理的锥栗果实横纵径分别达到26.6和33.1 mm,单果质量13.549,果实个头明显增大,且VM处理的锥栗单位面积产量较CT和GS处理分别提高了59.44%、111.25%.(3) Mantel Test检验和随机森林分析表明,MBN、土壤水解性氮和交换性镁既是影响栗果总体农艺性状的关键因子,也是影响锥栗产量的最主要因子.综上,生草栽培可以提高锥果园土壤质量,改善锥栗果实农艺性状,提高锥栗产量,增加栗农收益;其中以VM处理表现最佳,可作为我国南方锥栗园地面管理的优先选择.

余锦林;黄爱珍;尤龙辉;徐惠昌;游惠明;程分生;聂森;叶功富;李建民;黄勇来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2福建省建瓯市林业局,福建建瓯353100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2福州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地规划发展中心,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2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2

锥栗生草栽培清耕草甘膦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农艺性状

《草业科学》 2021 (12)

2460-2470,11

福建省林业科研项目"闽北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型锥栗林套种模式优选研究"(闽林科便函[2019]16号)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建瓯红壤侵蚀区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技术推广示范"(闽[2018) TG11号)

10.11829/j.issn.1001-0629.2021-037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