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下水稻秸秆多孔生物炭结构与电化学性能OA北大核心CSTPCD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porous biochar from rice straw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针对一步热解活化技术制备的秸秆多孔生物炭的表面活性位点偏少、孔隙结构不发达和电化学性能欠佳的问题,该研究以水稻秸秆微波磷酸水热炭为前驱体,开展500~900℃下多孔生物炭的制备试验,探讨不同温度下多孔生物炭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水稻秸秆多孔生物炭产率由50.31%降低到33.47%,800℃多孔生物炭的C含量最高,为74.09%.多孔生物炭表面上含有的-OH、C-O-C等含O基团和吡啶氮、吡咯氮、石墨氮和氮的氧化物等含…查看全部>>
牛文娟;邓继猛;冯雨欣;钟菲;李楚仪;吴可;曹红亮
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武汉 430070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武汉 430070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武汉 430070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孝感 432000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武汉 430070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南昌 330045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武汉 430070
能源科技
温度秸秆多孔生物炭孔隙结构表面基团电化学性能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2)
231-240,10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CFB6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180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8YFE018360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662020GXPY01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