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分析的漓江生态环境40年研究进展OA北大核心CSTPCD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Liji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Bibliometric and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漓江因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气候水文所形成的风景闻名天下.与此同时,漓江生态环境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分析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40年来(1991—2020)对漓江生态环境研究的187篇论文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oSCC)的40篇论文,从发文特性、研究主题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梳理漓江生态环境研究领域过去40年的发展历程,挖掘其研究主题的演变特点,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漓江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CNKI数据库中,随着时间的推进,发文量呈上升的趋势,由第一个10年(1981—1990)的5篇,快速增至最近10年(2011—2020)的136篇;论文主要发表在《广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和《生态学报》上;英文文献的发文时间全部集中在最近11年.CNKI数据库研究的主题由第一个10年对漓江水质及植被本底方面的研究,演变为最近10年以消落带、鱼类种群和动态及有关漓江生态环境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等为主的研究,而后者与WoSCC数据库同期分析结果相吻合.此外,在WoSCC数据库中还演化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即生态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碳在漓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这表明漓江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主题日益丰富,且不断演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开展:动植物生境的多维监测和全面保护;洪涝灾害对漓江生态系统,尤其是对消落带的影响;环境污染对漓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反馈;漓江生态环境改变及人类活动对流域内碳循环的影响;生态系统各组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和机制的研究等.
刘可慧;李广娈;李春明;赵珂艺;张宁宁;薛洁怡;李艺;于方明;段敏
广西漓江流域景观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广西漓江流域景观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广西漓江流域景观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广西漓江流域景观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广西漓江流域景观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资源环境
漓江生态环境长时间尺度主题演变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科学图谱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2)
尾矿废弃地氮素固定微生物-植物联合调控机理研究
409-4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670194206702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11060206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