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农业科学|黄淮南部麦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技术体系优化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技术体系优化OA北大核心

Optimization of Wheat Breeding Technology System for Resistance to Fusarium Head Blight in South Huang-Huai Wheat Region

中文摘要

为了进一步优化黄淮南部麦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技术体系及抗性育种所需的规模化抗性鉴定技术,选择不同赤霉病抗性品种(高抗、中抗、中感、高感品种),在黄淮南部麦区气候条件下对常用的3种人工接种赤霉病菌方法(病粒土表接种、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单小花滴注接种)不同接种量的发病效果进行比较,并采用有限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和单倍体育种技术进行抗赤霉病品种选育.结果表明,病粒土表接种适宜采用的接种量为120 kg/hm2,在小麦抽穗前1个月分2次均匀撒于小麦行间;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适宜选择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4个/mL,在小麦扬花初期以100 mL/m2的喷施量喷于小麦穗部;单小花滴注接种适宜使用15~20 μL浓度为105个/mL的孢子悬浮液,于小麦扬花初期注射到麦穗中部的小穗中.采用有限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将抗赤霉病基因Fhb1和Fhb7导入高产小麦品种郑麦1860中,结合田间抗性鉴定和农艺性状选择创制出赤霉病抗性较轮回亲本(郑麦1860)明显提高的小麦新品系.通过比较不同类型亲本的单倍体育种后代,认为在丰产性和抗病性兼顾的材料之间组配杂交组合开展抗赤霉病单倍体育种较易选择出丰抗结合的抗赤霉病品种.

李正玲;张煜;韩留鹏;王永霞;方宇辉;胡琳;许为钢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麦类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麦类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麦类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麦类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麦类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麦类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麦类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

农业科技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鉴定技术育种体系黄淮南部麦区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2)

28-36,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100702)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01300110800)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022YQ1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基金项目(2021ZC77,2017ZC01)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2.00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