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环境学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格局及重要生态廊道识别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格局及重要生态廊道识别OA北大核心CSTPCD

Identifying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and Prioritizing Ecological Corridors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中文摘要

城市化引发诸多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城市建设空间与生态空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确定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生态廊道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步骤,也是后续开展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关键,如何科学识别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综合考虑自然资源本底条件和关键生态环境问题,基于生态系统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基于生态系统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修正重力模型,并结合廊道连通性指数,进一步识别重要生态廊道.结果显示,生态源地面积为20371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36.7%,主要位于北部林地广布的山地丘陵区、自然保护区和港澳郊野公园.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污染水平高,生态服务供给低,研究区中部不存在或仅存在较少生态源地.区域内共有潜在生态廊道36条,总长2300 km,呈东西两侧环绕式分布.廊道分级结果显示,高重要-低连通廊道最多(22条),其次是低重要-低连通(6条)和低重要-高连通廊道(5条),高重要-高连通廊道最少(3条).针对不同类别的廊道,建议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

韦家怡;李铖;吴志峰;张莉;吉冬青;程炯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50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50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自然资源部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东 深圳 518060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458

生物科学

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廊道生态源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粤港澳大湾区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4)

城市林地景观对大气沉降重金属截留作用的多尺度研究

652-662,11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B11115300012019B121201004)广东省科学院建设国内一流研究机构行动专项资金项目(2019GDASYL-0105040)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23541901219)

10.16258/j.cnki.1674-5906.2022.04.00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