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环境学报|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功能冗余和功能多样性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功能冗余和功能多样性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TPCD

The Effects of the Functional Redundancy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on the Community Stability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Plant Communities Restoration in Karst Vegetation

中文摘要

喀斯特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区,由于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为的干扰,导致植被恢复难度较大.所以,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稳定性的增长和维持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内容,对指导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物种功能性状研究功能多样性、功能冗余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阐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影响群落稳定性增长与维持的内在因素.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贵州喀斯特高原区选择处于退化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不同阶段的植物群落,即草本群落阶段、灌草过渡阶段、灌木灌丛阶段、灌乔过渡阶段和乔木林阶段的植物群落,探究功能冗余和功能多样性对群落稳定性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喀斯特高原区,随着植被的恢复(1)群落的稳定性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两种测定方式均得到一致的结果,群落稳定性指数(C)由0.393上升至1.206,M.Godron稳定性指数法也显示曲线交点与稳定点之间的距离由10.49缩短至2.32;(2)功能冗余逐步递增,在乔木林阶段达到最高,且各阶段具有显著性差异;功能多样性则是先增后减,在灌乔过渡阶段达到最高;(3)根据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功能冗余和功能多样性均能提高群落的稳定性,但是在不同的恢复阶段两者对于稳定性的影响并不一致.在恢复前期(草本群落阶段至灌乔过渡阶段),功能多样性对群落稳定性的维持起主要作用;而在恢复后期(乔木林阶段),群落稳定性则主要由功能冗余决定.因此,建议在进行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和森林经营管理时,为提高和维持群落的稳定性,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恢复阶段,有针对性的制订管理措施.

冯凌;喻理飞;王阳;张丽敏;赵庆;李方兵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地生态与农业生物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地生态与农业生物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地生态与农业生物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

农业科技

功能冗余功能多样性群落稳定性喀斯特物种多样性群落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4)

670-678,9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604)贵州省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GNYL[2017]009)

10.16258/j.cnki.1674-5906.2022.04.00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