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环境学报|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滨海湿地生态质量变化评价——以辽东湾北部区为例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滨海湿地生态质量变化评价——以辽东湾北部区为例OA北大核心CSTPC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Quality of Coastal Wetlan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A Case Study of Northern Liaodong Bay

中文摘要

滨海湿地作为海陆交错地带,对于控制海洋污染、调节气候、平衡碳收支具有重要作用,对滨海湿地生态质量及其变化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辽东湾北部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1995、2002、2009、2018及2021年共5期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辽东湾北部区域1995—2021年生态质量变化状况进行评价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1995—2021年辽东湾北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95、2002、2009、2018和2021年研究区RSEI指数均值分别为0.407、0.593、0.510、0.592、0.556,26年间研究区RSEI上升了36.61%.就空间分布而言,生态优良及中等区域主要集中在双台子河河口两岸,生态差和较差区域主要出现在滨海地区.对RSEI以0.2为间隔分级处理后,发现1995、2009、2021年生态质量相似,研究区生态等级以"中等"为主;2002年和2018年生态质量相似,均以"良"为主;"差"和"较差"等级面积及所占比例呈逐年减小的趋势,整体上辽东湾北部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1995—2021年辽东湾北部区生态改善,其中"变好"面积达到1418.76 km2,占比为88.03%,而其中"略微变好"面积占比最大,为1403.53 km2,达87.08%,说明辽东湾北部区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态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变差"面积为192.85 km2,占比为11.97%,而其中"略微变差"面积为192.17 km2,占比为11.93%.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柯丽娜;徐佳慧;王楠;侯俊轩;韩旭;阴曙升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辽宁大连 116029

资源环境

滨海湿地RSEI辽东湾北部区域生态质量变化熵权法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7)

1417-1424,8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8BJY020)辽宁省教育厅项目(LF2020006)辽宁省社科联项目(2021lslybkt-001)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MS-274)

10.16258/j.cnki.1674-5906.2022.07.01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