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农业科学|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TPCD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on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Wheat with Different Spike Types

中文摘要

为明确淮北麦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不同播期条件下适宜的播种量,以多穗型品种徐麦40和大穗型品种徐麦41为材料,设置适期播种(10月10日)和晚播(10月25日)2个播期,每个播期下设常规播量(D1,适期播种为120 kg/hm2,晚播为180 kg/hm2)、1.25倍常规播量(D2)和1.5倍常规播量(D3)3个播量,研究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单株茎蘖数、单株穗数、成穗率、穗粒数、千粒质量、粒质量叶比和收获指数;晚播条件下增加播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冬前茎蘖数、最大茎蘖数、穗数、叶面积指数和总结实粒数有补偿作用,但单株茎蘖数、单株穗数、成穗率、粒质量叶比、穗粒数、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降低.与徐麦41相比,多穗型品种徐麦40具有较强的茎蘖成穗能力,较高的成穗率和总结实粒数,但穗粒数、千粒质量、收获指数较低.与适期播种相比,晚播条件下增加播量,多穗型品种徐麦40产量仍可维持在适期播种水平,而大穗型品种徐麦41则减产较多.适期播种条件下,多穗型品种徐麦40和大穗型品种徐麦41适宜播量分别为120kg/hm2和150 kg/hm2;晚播条件下,2个品种均以播量180 kg/hm2为宜.综上,多穗型品种徐麦40具有较强的茎蘖成穗能力和较高的成穗率,晚播条件下,由于增加播量对穗数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降低作用,故产量仍可维持适期播种条件下水平,说明该品种播期弹性较大,可适应生产上极端天气导致的播期推迟状况.

易媛;马红勃;王静;张会云;赵娜;朱雪成;张娜;刘东涛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131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131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131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131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131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江苏扬州225009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131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131

农业科技

小麦播期播量产量多穗品种大穗品种群体性状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7)

13-21,9

徐州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KC21131)徐州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项目(RC2019001)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 3-2-10)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BE2018340-02)现代作物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7.00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