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浮游植物的城市湖泊生态健康评价——以长江下游铜陵市西湖为例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为了解铜陵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进行6次调查.结果显示:(1)浮游植物共检出6门88种,总密度变化范围为8.20×10^(5)~1.60×10^(8)cells/L,均值为2.19×10^(7)cells/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34~27.76 mg/L,均值为9.45 mg/L,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浮游蓝丝藻(Planktothrixsp.)和微囊藻(Microcystissp.);(2)RDA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主要受水温、悬浮物、总氮、亚硝态氮和总磷影响;(3)浮游植物隶属于22组功能群,基于功能群的Q指数表明,铜陵西湖水质整体处于“中等”状态,7月水生态状况最差,11月最佳;(4)依据候选参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最终选定生物量、密度和Margalef指数来构建铜陵西湖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其评估结果与Q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但P-IBI评估结果(整体为“较差”状态)更为严格.本研究阐述铜陵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基于浮游植物Q指数和P-IBI评估其生态健康状况,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其水环境管理及城市湖泊生态健康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王芳;李永吉;马廷婷;陈辉辉;王晓龙;李宽意;吴召仕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桂林54100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岳阳414000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环境科学
浮游植物功能群生物完整性指数铜陵西湖水生态状况评价
《湖泊科学》 2022 (6)
P.1890-190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30074)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重点项目(KFJ-STS-QYZD-156)联合资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