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大学学报|六种植被恢复模式对江西退化红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六种植被恢复模式对江西退化红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TPCD

Effects of Six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odel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ggregate Stability of Degraded Red Soil in Jiangxi Province

中文摘要

[目的]探究植被恢复模式对退化红壤区土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中国南方的退化红壤区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及土壤结构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西省泰和县6种植被恢复模式(马尾松纯林、木荷纯林、湿地松纯林、湿地松补植木荷林、马尾松补植木荷林及湿地松木荷混交林)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各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团聚体粒级分布及稳定性特征.[结果](1)湿地松纯林在土壤表层的pH值显著小于其它恢复模式(P<0.05),湿地松补植木荷林在土壤表层的…查看全部>>

肖廷琦;刘苑秋;刘晓君;高盼;温林生

江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5

农业科技

植被恢复退化红壤区土壤团聚体土壤理化性质稳定性特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2 (5)

红壤水稳性团聚体颗粒周转对淋溶过程养分迁移作用研究

1292-1304,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7365)

10.13836/j.jjau.2022128

评论

您当前未登录!去登录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