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豆科学|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为明确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规律,应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析方法,检测闽豆7号、福豆234及其杂交后代F_(1)和F_(2)群体鲜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遗传规律符合2MG-EA模型,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受两对等加性主基因控制,加性效应来自母本闽豆7号,主基因遗传率为72.86%。综上说明在鲜食大豆育种过程中应选择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为双亲,且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定向选择宜在早世代进行。

张玉梅;蓝新隆;滕振勇;陆佩兰;林国强;胡润芳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特色旱作物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蔬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特色旱作物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蔬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13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特色旱作物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蔬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特色旱作物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蔬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13

农业科学

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大豆科学》 2022 (5)

P.520-525,6

评论

您当前未登录!去登录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