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环境学报|不同经营模式对华北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

不同经营模式对华北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科学认识不同经营模式下人工林碳储量变化规律对于采取合理的经营措施以提高森林碳汇潜力和木材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赤峰旺业甸实验林场3个龄级(10年林、47年林、56年林)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未经营等3种经营模式对其生态系统碳储量及6年年均增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经营模式的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组成均呈土壤层>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且乔木层、植被层和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均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3种经营模式在3个龄级的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年均增量均为正值,未经营林分的随林龄增加而降低,近自然经营林分和常规经营林分通过不同的经营措施均改变了这一下降趋势(P<0.05);近自然经营显著提高了56年林生态系统、47年林和56年林乔木层及3个龄级枯落物层的碳储量年均增量(P<0.05),常规经营显著降低了3个龄级生态系统(P<0.05)、10年林和47年林土壤层碳储量的年均增量(P<0.01);就龄级而言,近自然经营和常规经营56年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年均增量(7.49 Mg·hm^(−2)·a^(−1),3.49 Mg·hm^(−2)·a^(−1))均大于47年林(5.82 Mg·hm^(−2)·a^(−1),1.27 Mg·hm^(−2)·a^(−1))。为提高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尚未郁闭的低龄林分应尽量减少抚育间伐等人为干扰,但综合考虑碳储量增长和大径级用材林培育,近自然经营最理想。该研究区60年左右的油松人工林乔木层和生态系统碳储量仍在持续增长,建议提高其成熟林林龄区间的划分,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并培育更多的大径材。

肖军;雷蕾;曾立雄;李肇晨;马成功;肖文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北京10010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北京100102旺业甸实验林场,内蒙古赤峰02402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农业科技

油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碳储量年均增量旺业甸实验林场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11)

P.2134-2142,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