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报|滇南地区桃树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滇南地区桃树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OA

Effects of peach tree planting pattern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and 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 in southern Yunnan

中文摘要

经果林种植可改变土壤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合理的种植模式可通过物种间的互补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土壤碳库质量并提高综合效益.为探讨桃树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云南省开远市不同桃树种植模式(桃树单种-SP和桃树南瓜套种-PP)为研究对象,以毗邻的天然林地(CK)为对照,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活性碳库,即高锰酸钾氧化有机碳(POXC)、颗粒有机碳(POC),惰性有机碳库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在0—40 cm土层的分布情况,明确土壤有机碳组分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计算碳库活度指数(CPAI)、碳库指数(CPI)以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明确不同桃树种植模式的碳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桃树种植模式和对照的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平均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为:14.68 g/kg(CK)>9.57 g/kg(PP)>8.58 g/kg(SP).平均活性有机碳组分所占比例与POC/MAOC均表现为:SP>CK>PP,PP的活性有机碳比例较低,具有较高的有机碳稳定性.两种桃树种植模式的CPMI在10—20 cm土层达到最大值;相较于PP,SP具有较高的CPAI(1.10),而PP则具有更高的CPMI(69.51),表明PP的碳库稳定性和土壤碳库质量均优于SP.桃树种植模式、土层深度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分配比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砂粒、pH是影响不同桃树种植模式以及不同土层深度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有机碳库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PP是较好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有机碳的固存.经果林的种植应根据土壤性质、碳库基本情况和氮磷等养分的有效性等采取适宜的管理措施,增强其固碳效率和碳汇水平.

杨淑琪;唐芬;杨桦;张云斌;彭小瑜;黄勇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昆明 650500云南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昆明 650228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林业和草原局, 开远 661199

滇南桃树种植模式土壤有机碳组分有机碳稳定性碳库管理指数

《生态学报》 2023 (001)

喀斯特断陷盆地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290-303 /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127);云南大学人才项目(C176220100083)

10.5846/stxb20211210350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