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2016年黄土高原植被NDVI变化及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OA
Change of Vegetation NDVI 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ic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Loess Plateau During 1981-2016
探析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演变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现状,剖析植被变化和驱动因素,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黄土高原NDVI、气温、降水数据,采用变化趋势率分析、多元回归残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81—2016年黄土高原区植被NDVI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1981—2016年,黄土高原区植被NDVI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整体上升率高,生态恢复效果显著;在选择的45个地州市中,榆林、铜川、延安和渭南等地植被NDVI增加最快,兰西城市群和内蒙古部分区域植被呈减小趋势.(2)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近35年来黄土高原区植被NDVI整体快速增加和巨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NDVI变化的影响主要以轻微促进和中度促进为主,而农村人类活动、城市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为明显抑制和轻微抑制.(3)气候变化、农村人类活动和城市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区植被NDVI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82.03%,11.68%和6.29%;气候变化贡献率大于60%的区域占黄土高原的76.9%,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的东部和中部,人类活动对NDVI的影响主要是生产生活活动所导致,农村人类活动贡献率大于60%的区域占黄土高原的0.29%,分布在黄土高原南部,城市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均小于60%;气候变化贡献率大于50%的地州市有44个,郑州、宝鸡和呼和浩特市的气候变化贡献率最大.综上,黄土高原植被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生态环境恢复效果显著,气候变化对植被的恢复以促进作用为主,而人类活动抑制作用明显.研究表明应该更加重视人类在植被恢复中的作用,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张芳宁;杨亮洁;杨永春
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兰州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兰州 730000
农业科技
植被变化黄土高原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响应
《水土保持研究》 2023 (2)
230-237,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5011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4196103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