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山区侵蚀沟不同部位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研究OA
Study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Erodibility of Soil in Different Parts of Erosion Gully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 Ningxia
侵蚀沟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沟床下切严重影响区域粮食生产和环境质量.以宁夏彭阳县玉洼流域3个稳定侵蚀沟的沟头、沟床、沟岸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侵蚀沟不同部位(沟头、沟床、沟岸)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K值,采集0—10,10—25,25—40,40—55,55—70 cm土壤,测定并计算土壤质量含水量(θ)、土壤容重(ρ)、土壤总孔隙度(φ)、土壤黏粒(CLA)、粉粒(SIL)、砂粒(SAN)含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土壤几何平均直径(GMD)及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利用EPIC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1)侵蚀沟各部位平均质量含水量、总孔隙度、有机质、粉粒含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的大小顺序均为沟床>沟岸>沟头,各部位平均土壤容重、砂粒含量为沟头>沟岸>沟床,平均土壤黏粒含量为沟岸>沟头>沟床,各部位土壤机械组成均为粉粒含量>砂粒含量>黏粒含量;(2)侵蚀沟各部位土壤可蚀性K值在0.0329~0.0395(t·hm2·h)/(MJ·mm·hm2),属于中可蚀性,平均可蚀性K值表现为沟头>沟岸>沟床;(3)侵蚀沟各部位土壤可蚀性K值与土壤粉粒、黏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砂粒、有机质含量、质量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沟床土壤可蚀性K与R0.25、MWD、GMD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沟头作为侵蚀沟发育最活跃的部位,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粉粒含量来增加团聚体的数量和稳定性,从而降低土壤可蚀性.研究结果可为侵蚀沟生态稳定性及评估提供依据.
王亚娟;陈云明;孙亚荣;赵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陵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陵 71210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陵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陵 712100
农业科技
宁南山区侵蚀沟沟头沟床沟岸土壤可蚀性K值土壤理化性质
《水土保持学报》 2023 (2)
11-18,8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小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系统管理技术集成"(2020BCF010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