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替代化学氮肥影响红壤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特征OA
Effects of chemical fertilizer substitution of milk vetch on aggregate composition and organic carbon distribution in red paddy soil
为研究红壤双季稻田紫云英还田替代化学氮肥后土壤团聚体组分及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基于2008年开始的紫云英替代化学氮肥定位试验,选择稻-稻-冬闲[常规施肥,NPK(闲)]、稻-稻-紫云英[常规施肥,NPK(紫)]、稻-稻-紫云英[早稻和晚稻均减施20%化学氮肥,0.8N+PK(紫)]和稻-稻-紫云英[早稻和晚稻均减施40%化学氮肥,0.6N+PK(紫)]等4个处理,采用湿筛法对土壤进行团聚体分级,并测定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紫云英还田后,调节氮肥用量显著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组成.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均以NPK(紫)处理最高.与冬闲处理相比,NPK(紫)处理可使>2 mm和0.25~2 mm团聚体含量提高了15.3%和3.81%.紫云英还田后,与NPK(紫)处理相比,0.8N+PK(紫)和0.6N+PK(紫)处理>2 mm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了41.8% ~57.6%(P<0.05).与冬闲处理相比,冬种紫云英还田并减少氮肥用量显著降低了各粒级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P<0.05),但冬种紫云英还田各处理间各粒级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未见显著差异.NPK(闲)处理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富集系数均>1,NPK(紫)、0.8N+PK(紫)和0.6N+PK(紫)处理>2 mm和0.25~2 mm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富集系数>1.土壤MWD和GMD与>2 mm团聚体和0.25~2 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团聚体不同粒级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可见,在红壤双季稻田进行冬种紫云英还田,有利于优化土壤结构,但不论减氮与否,同时需调节适宜的外源投入碳氮比,从而实现土壤结构稳定和肥力提升.
刘淑军;周玲红;唐利忠;李纲;高学成;黄晶;高菊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湖南 祁阳 426182衡阳市石鼓区农业农村局, 湖南 衡阳 421001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湖南 永州 425100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永州 425000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湖南 祁阳 426182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湖南 祁阳 426182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湖南 祁阳 426182
农业科技
红壤性水稻土紫云英减氮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
《土壤与作物》 2023 (1)
25-33,9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Z09)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J30648)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CARS-01-88)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Y2022LM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