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ISSR分子标记鉴别香菇双单杂合子OACSTPCD
Identification of the Di-Mon Mating Heterozygote in Lentinula edodes Using a New ISSR Technique
杂合子的鉴别是香菇杂交育种中的关键步骤,为了快速准确地鉴别香菇双单杂交后代,本研究设计一种基于区分供体亲本双核的新型ISSR分子标记技术,采用该技术对香菇野生双核菌株YX7 为供体和菌株 808 孢子单核体为受体杂交获得的 40个杂交菌株进行鉴别,并以传统的显微观察与拮抗试验和传统ISSR分子标记技术为对照.新型ISSR分析结果表明:仅拥有供体菌株YX7 一个核的特异性条带的菌株有 27 个,可判定为杂合子;其余 13 个菌株均判定为非杂合子,其中有 11 个菌株同时拥有供体菌株YX7 两个核的特异性条带,是菌株YX7 自身;有 2 个菌株不含供体菌株YX7 两个核的任何特异性条带,属于菌株 808 的孢子单核体.与传统显微观察和拮抗试验方法相比,新型ISSR技术鉴定出的杂合子菌株更全面,不仅包含前者鉴定出的全部 19 个杂合子,还包括其无法判断的菌株 6 个和错判为非杂合子的菌株 2 个.新型ISSR技术采用单个引物就可确定全部 27 个杂合子菌株和 13 个非杂合子菌株,并能根据导入的供体细胞核类别将杂合子归为 2 类,而传统ISSR技术需采用 4 个引物才能鉴别出 27 个杂合子,并且不能确定剩余 13个菌株为非杂合子,也不能对杂合子进行分类.综上,新型ISSR技术能更快速、全面和精准鉴别香菇双单杂交菌株的杂合子和非杂合子,可为香菇杂交选育和遗传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吴圣进;张芳芳;陈雪凤;刘增亮;张雯龙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
农业科技
香菇新型ISSR双单杂交杂合子分子鉴别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3)
476-483,8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桂科AB21196069)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建设专项(No.TS202115)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食用菌创新团队建设专项(No.Nycytxgxcxtd-2021-07-02).
评论